景村镇:创新“四个三”机制做实做细防返贫工作
7月份以来,景村镇为持续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按照省、市、县关于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的最新要求,结合实际,创新实施“四个三”工作机制,进一步做实做细防返贫工作,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建强“三个机构”,夯实工作基础。根据工作要求,快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组建镇村工作机构。一是组建领导机构。成立了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第一组长和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全镇防返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产业发展、就业创业、安全饮水等7个工作专班,村级同步组建相应机构,做到机构、人员、职责“三明确”。二是组建镇监测办。由镇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设专职副主任1名,抽调5名干部专职办公,对干部职责进行细化分工,分别联系包抓25个村(居),全力推进日常工作。三是组建村级监测站。在各村(居)组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站,实现制度上墙、设施到位、人员明确、职责严明。同时,严格网格员配备条件,全镇共配备总网格员、片区网格员、组网格员575名。
强化“三级培训”,锻造业务精兵。在镇级层面,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全镇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业务培训会4场次,就防返贫工作方案进行全面解读,邀请县信息中心业务骨干开展手机APP操作培训。同时,印发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口袋书和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应知应会资料2000余份。在村级层面,组织村级四支队伍对防返贫业务知识进行再培训,就如何开展防返贫工作进行业务再研究、再部署,要求村级四支队伍通过业务培训做到监测对象、监测范围、监测方式、监测程序等“八必知”。在组级层面,以村为单位召开组网格员业务培训会,要求网格员做到监测标准、监测方式、上报方式、上报周期等“七必会”,全镇25个村(居)召开网格员业务培训会25场次,培训四支队伍和网格员850余人次。
落实“三项举措”,理顺体制机制。一是建立村级四支队伍和网格员微信群。各村(居)结合实际,明确专人每周定期收集各组网格员排查的农户风险信息,或由片区网格员收集本片区网格员上报的农户风险信息,作为村级研判依据。二是建立网格员与监测农户微信群。每周收集一次监测农户的“两不愁三保障”风险信息,按期上报村“四支队伍”,对于没有微信的,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每周对农户进行一轮排查监测。三是建立“12345”风险信息摸排上报机制。每周一网格员上报风险信息、周二开展村级研判、周三镇级汇总上报、周四和周五网格员摸排风险。各村在开展防返贫周研判会议前期邀请组网格员参加会议,通过业务集中学习、风险户研判等程序,让网格员熟练掌握监测内容、监测标准和自身职责,在熟悉业务后,定期通过微信群上报风险摸排信息。
创新“三项工作”,提升管理水平。一是抓点示范。结合本镇实际,在全镇确定6个防返贫示范村,镇级层面兑山村先行先试做好示范,5个工作管理区分别包抓1个防返贫示范村。在硬件建设、档案规范、机制运行、亮点打造等方面创样板、做示范,并以管区为单位召开现场观摩会,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二是全面练兵。组织全镇204名村(居)四支队伍成员和575名村组网格员开展一次全面入户走访,发放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农户告知书,让网格员与农户相互知晓、彼此了解。网格员同步开展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做到收入、住房、教育、医疗、饮水、就业“六必查”,全面熟练业务。三是规范程序。及时印发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手册,对监测对象纳入的“八步进”、风险消除的“六步退”等程序进行全面规范。同时,严格规范防返贫周研判方法程序,做到新增低保户、五保户、危房户以及行业部门反馈风险户、监测渠道风险户等“四必研判”,切实规范动态监测帮扶各个环节、细节,确保工作严谨规范有序开展。(苏 赟 郭少峰 刘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