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陕西省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文洛南> 党史知识> 正文

洛南的第一个党组织

来源:洛南党建网 发布时间:2016-09-18 作者:党建网子站信息员 发布人:党建网子站信息员 浏览次数:

——三八支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事变的第二天就号召各党派、各阶层一致起来抗击日寇的侵略,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言指出:“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华北!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11月,时任中共陕西省委地方科科长的王柏栋回到商洛,成立了中共商洛工委,王柏栋任工委书记。1938年7月25日,王柏栋被国民党顽固派暗杀,商洛的抗日救亡运动出现了挫折,陷入了低谷。为了继续坚持全民族抗战方针,1938年8月下旬,中共陕西省委派彭一民任中共商洛工委书记,周文斌为工委成员,负责组织工作,继续领导商洛的抗日救亡工作。

中共商洛工委健全后,商洛的抗日救亡工作以学校的进步青年为重点,对农村的进步青年和积极分子则大力培养,做细致的宣传和发展工作,对经过培养和考验的进步青年,成熟的及时吸收他们加入民先队或共产党。中共洛南支部就是此时成立的。当时的中共洛南支部设在城北某处,共有四个成员,其中一个小学教师,一个小商人,两个小学生。曾开过两次会,有经常性的工作,民先队就是在其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中共洛南支部成立后,就肩负起领导民先队和洛南各界民众进行抗日宣传,揭露日寇侵华罪行,为抗日前线将士募捐的重任。在中共洛南支部的领导下,洛南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而又扎扎实实。

中共洛南支部成立后, “八办”通过当时的洛南县长郝兆先的侄女郝君仪,先后派遣陕西省民先队队员张养吾、王希侠、江弘基、进步青年陈永晖、刘奇尘等人到洛南,协助洛南搞好抗日救亡运动。郝兆先对这些进步青年十分重视,对他们分别委以重任,张养吾、江弘基被任命为抗战动员督导员,王希侠为宣传员,陈永晖、刘奇尘被安排在县政府工作,以推动洛南的抗日救亡运动。

张养吾等人来到洛南后,立即投身到抗日宣传工作中去。他们利用县民教馆举办了约二百人参加的师资训练班。在训练班,他们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教唱抗日歌曲,愤怒声讨日寇的侵华罪行。在县城召开的各界人士大会上,他们宣讲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道理,号召各阶层爱国人士要团结起来,共同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与此同时,张养吾等人又深入洛南城乡各学校,给教职员工教唱《大刀进行曲》等抗日歌曲,向学生传授抗日思想,同时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学校周围向群众宣传,慰问抗日家属,劝告适龄青年应征抗敌。张养吾在县上召开的大会上,大讲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道理,号召各阶层爱国人士精诚团结,联合起来共同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与此同时,张养吾等人还准备在洛南组织抗日武装游击队,后由于国民党有所察觉,他们才取消了这一决定。

江弘基奉命到古城查处联保主任逼死人命案时,恰逢附近山上遇庙会,他就抓住这一时机,跳上戏台,向看戏的群众宣讲当时的抗日形势以及日本侵略者在华北的种种罪行,动员各界人士、爱国青年和民众,积极行动起来,赶走日本侵略者,用实际行动保家卫国。

在陕西省立商县中学学习的洛南籍共产党员王宏钧,民先队员屈必达、魏尚志、李化南、江泽勤、王廷英等十多人,利用寒暑假返乡的机会积极参与到洛南的抗日救亡洪流之中。在县长郝兆先和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与帮助下,他们与洛中、西小、景村小学进步师生联合起来,出墙报、写标语,共同排练了《到底谁是汉奸》《军民合作》《从军行》《民族之光》等话剧,背上道具和干粮,不畏严寒酷暑,跋山涉水,饿了啃一口干粮,渴了喝一口凉水,到洛南各地宣传演出,为各界人士教唱《流亡三部曲》《松花江上》《中条山》等抗日歌曲,以唤起民众,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从延安八路军后方第二陆军医院返回洛南的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副队长崔海潮、队员刘世杰、吕书林等回到洛南,在西小校方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约四十多名教职员工参加的战地医疗训练班,他们向这些教职员工讲授战地救护、包扎、换药等技术,目的是为奔上抗战前线做准备,一旦国家需要,这些人就可以随时奔赴抗日前线参加战地救护工作。

1939年,为了进一步把抗日运动推向新的高潮,适应抗日前线的需要,洛中、西小学生还穿上军装,一边学习,一边搞军事训练,继续进行抗日宣传。

在中共洛南支部的带领下,在进步青年的宣传鼓舞下,洛南的各大商号积极交税,乡村财东、富户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钱出钱,有物出物,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支持前线将士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县长郝兆先带头发起“一元献机”活动,他将自己的衣物标价出售,所得价款慷慨捐献抗日前线。在郝兆先的带动下,洛南的商界也积极开展捐献活动。县商会理事长权正斋、山货同业公司主任丁志杰、“致中和”字号副经理等都亲自前往各字号、商户劝捐。商人杨国卿(潼关同心盐店)、张杰三(河南罗庄布商)等都自愿捐献巨款,支援前方将士。景村街商号“顺兴恒“一次就捐献了五十多万元。由于学生们的热情宣传,加上抗日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国民党激进派一般都积极支持。时任古城镇镇长的何炳山向抗日前线捐献旧币几十万元。家住周村的国民党部队某团李团长也曾积极捐献。

洛南的教育界、商界积极行动的时候,洛南的妇女组织也不甘落后,县妇联会主任王恩惠、洛中音乐教师田淑良动员全县妇女积极行动起来,为前方抗日将士争做鞋袜。

中共洛南支部成立时,日寇已侵入潼关,洛南成为抗日前哨。洛南支部的成员虽然都是高小学生,但是他们像一面旗帜,指引着洛南人民前进的方向。他们肩负起领导民先队和各界民众进行抗日宣传、揭露日寇侵华罪行、为抗日前线将士募捐的重要任务。他们克服种种艰难困苦,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洛南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又扎扎实,有力地支援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谢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