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有个好支部 带动一村富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支部。
淳化县委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制定了“支部引领、党员示范、服务群众、脱贫致富”的工作思路,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支部坚强引领,百姓鼓足干劲,共同奏响淳化产业扶贫交响曲。
支部引领 结对帮扶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咱不能‘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咱要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在铁王镇北塬村党支部会上,支部书记袁述平的话,引得大家拍手称赞。
对于村里25户73名贫困人口,北塬村党支部明确了“村内结对互助帮扶”的工作思路:村委会4名成员每人包扶两户,其余5名党员和12名入党积极分子及致富带头人,每人包扶一户,与25户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帮扶产业选定“短平快”的大棚蔬菜。
近两年来,北塬村为每户贫困户新建1座蔬菜大棚。对有劳力、有资金的贫困户,收益归个人所有;对劳力不足、无资金的特困户,包扶党员帮基础设施、帮技术指导、帮蔬菜销售,按照一定比例与被帮扶人效益分成。
党员示范带动,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去年,村里新建25个大棚,棚均产值超过1.5万元,贫困户人均最低收入5000元。按照当初约定,互相结对的21名党员与贫困户,到年底应按比例分红,但均被帮扶人谢绝。
支部引领 脱贫致富
咀头村是淳化县东的富裕村,苹果产业远近闻名。但近年来,果树不断老化,产业遭遇严冬,群众收入缩水。过惯了舒心日子的村民,一时茫然无措。
“咀头村这面旗子决不能倒下!”不久,党支部“一班人”带领180名群众代表,先后赴杨凌、礼泉等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请来专家,把脉村里农业结构调整,“走出去”“引进来”最终确定了“四个调整” :对能调不想调的,组织村民外出参观,解放思想;对想调不能调的,通过土地流转,解决土地问题;对想调不敢调的,请技术员培训,解决技术问题;对想调无力调的,通过跑贷款、争项目或结对帮扶,解决资金问题。
如今,咀头村的果业种植面积已接近5000亩,新特优葡萄品种11种。2017年初,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4万元。渭北风情园、泥河谷博物馆小镇等旅游项目也纷纷落户村里,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支部引领 市场带动
几年前,距县城30多公里的胡家庙枣林村还被称为“老大难”。村党支部和陕西省果业局驻村扶贫工作组结合当地农业发展传统,确定了“长枪”(苹果主导产业)加“短炮”(水果玉米)的扶贫策略,同时着眼于电商平台,扩宽销路。
贫困户张有民带头试种了3亩水果玉米,便尝到了甜头,光麦收后的那茬抢墒播种,就挣了4400元。
如今,国内外的种植专家成了村里常客;标准化矮密苹果园常常迎来观摩学习的外地果农;村里正加紧修建与水果玉米种植相配套的冷库、加工厂……
据统计,淳化县采取“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共扶持3086户贫困群众栽植果树3299亩、种植蔬菜1677亩、养殖畜禽5万余头(只)。全县共有30户非公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带资入股协议,发放产业补助资金8470万元,受益群众1903户,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取得了积极成效。